「一次遲來了的間隔年,讓我更加清楚知道,只有一路走下去,把生命過得精彩豐盛,把日子過得充實無悔,讓心靈感到快樂富足,這才是我喜歡的生活方式,這才是那些年我常常掛在口邊的Here & Now,這才是我今天的座右銘活在當下。

生命裏一次又一次的新經歷,讓我時時刻刻感到朝氣和活力,也只有這樣的生活方式,讓我確實知道自己是為了生活而生存,並不是為了生存而生活。」

============================================================

「若果在路上的我兩個半月才花四千港元,那麼我為甚麼還要在香港生活呢?有需要的話回去兼職一星期,不就把錢通通賺回來了,然後我又可以出去流浪兩個多月了!」– 節錄自文章【流浪了兩個半月 我花了不到四千元】

萬萬想不到,一年前對印度低廉生活指數的反思,卻變成了今天新書的名字。

時光飛逝,大學畢業已經十個年頭了。十年光陰,有一半以上時間我不在香港度過,而在香港的時間,也有一半以上我不在家裏度過。

在香港土生土長,自小都在這裏生活。十六歲,第一次離鄉別井,到美國當了一年交流生,驚覺世界之大,文化之廣博。自此,我只想往外跑,到世界各地多走多看,感受不一樣的文化,體驗不一樣的生活。到外國當交流生,到外國當實習生,到最後跑到外國當僱員。

從來沒有不喜歡香港,只是覺得一切都過太熟悉,我只想走得更遠,看得更多。我喜歡當外國人的感覺,對每樣人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別人對我也一樣,大家都會喜歡我的與眾不同。曾經,我愛上了這種回港只為度假的生活,回家只為探親的感覺。香港,不是不好,但我卻找不到讓我留下的理由。

去年,一次遲來了的間隔年,讓我更加清楚知道,只有一路走下去,把生命過得精彩豐盛,把日子過得充實無悔,讓心靈感到快樂富足,這才是我喜歡的生活方式,這才是那些年我常常掛在口邊的Here & Now,這才是我今天的座右銘活在當下。

生命裏一次又一次的新經歷,讓我時時刻刻感到朝氣和活力,也只有這樣的生活方式,讓我確實知道自己是為了生活而生存,並不是為了生存而生活。也許,重點已經不再是「為什麼還要在香港生活」了,因為,只要內心誠實地告訴自己,當下所過的正正就是理想中的快樂尋夢生活,地點在那裏,其實也真的不太重要了。

「背包旅行,是我其中一種實現夢想的方法。也許,每個人的夢想都不盡相同,但最重要的是,有沒有那份出走的心,離開安舒區的勇氣,向著未知進發的決心,擁抱夢想的熱情。夢想不是容易達成的,就是因為困難,只有一步一步向前走,逐少逐少克服難題,享受過程中的高高低低,圓夢的故事才顯得完整,更叫人難忘,更讓人驕傲。」 — 節錄自新書自序【走在夢想的旅途上】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有跟著自己的心意走,走出自己的夢想之旅,理想中的快樂尋夢生活已經出現在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