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bu|攝影:Tommy(原文刊於924期《新假期周刊》)
$200上船 釣墨魚 包食包炒魷
採訪小隊一行5人,人少少就報個散團,併着其他人同遊出海。約好船家於西貢碼頭集合,6時半準時出發,這晚只有約 20 位團友,而一般最少 10位 可成團,最多可乘載約40人。開船時天還未黑,就趁機於船上四處拍下「出海照」,同時,船家已於廚房埋首準備大家的晚餐。所謂「三軍未發,糧草先行」,晚餐11道菜式,包括主打的蟹粥、白灼海蝦、炒蜆等等,吃得大家津津有味,差點忘了今天的重點節目。船駛到科技大學對出海面,下錨並向船家詢問技巧後,1人1份釣墨魚工具,就在船邊找個位置下鈎。才剛開始十數分鐘,船上就出現「釣到喇」的呼聲,當我們這群新手還一頭霧水地等運到,約大半小時後,終於釣到我們的第1條墨魚!可惜全船整體收穫不多,船家稱有可能是因為那天風涼,水不夠暖,令墨魚不浮上水面,其後船家就開船轉到半月灣對出再接再厲!

溫馨提示,西貢的假日都比較多人候車及經常出現塞車,記得預鬆點時間。
船正駛往科技大學對出海域,船家輝哥指前1天該處有大豐收,故去碰碰運氣。 我們就趁空檔周圍拍照自娛一番。

看到吃就忘我,不停口的吃着吃着,記者Katie滿足道:「 呀!我滿足喇!可以落船了。」完全忘了釣墨魚一事。
並冇特別挑選貼士,輝哥指每套工具都一樣效能,而我們花時間揀來揀去,不過在揀顏色。而且因為顧着吃,其他人15分鐘前已經開始了。

輝哥教路放魚絲約10呎長,然後每隔數秒剒(讀音:chok)1下,釣時加一點力道才可將接近的墨魚鈎緊!採訪小隊聽完講解後,雞手鴨腳放魚絲,每逢看到有墨魚游走,就進入亢奮狀態亂剒起來(最後當然沒成功),輝哥只有笑而不語。
記者Sonia:謹記將白色膠管吸光!
「之前也曾試過 釣墨魚 ,但不成功,這次釣得都很開心!我有不時將魚鈎上的白膠管吸光,因為相信這樣才吸引到墨魚不時接近!」

記者Sonia為採訪小隊開創紀錄,釣得第1條墨魚,足足有手掌這麼大!其後接二連三的共釣到4條,成為小隊的墨魚王!.
記者Keith:無技巧可言全看運氣
「第1次下海就釣到人生第1條墨魚!我覺得整個過程沒技巧可言,全看運氣,不過跟朋友『柴娃娃』,確實是個有趣的夏日活動!」
【10:05pm 埋尾1條】
第1次剒墨魚的Keith經過整晚的努力,接近尾聲時剒得1條跟真人成反比大小的小墨魚!
「炒魷魚」 即釣即炒 鮮甜又爽口
經過約3小時的努力不懈,全船人共釣獲近 30 條墨魚,輝哥說:「以旺季來說不算豐富,這段時間有很多晚都有近 50 條斬獲。」集合了大家的戰利品,就交到船家「中央處理」。切去墨囊、洗淨後,下鑊來一味「炒魷魚」!新鮮釣上來的墨魚,爽口鮮甜,比起船家預先從街市買回來的,明顯色澤較鮮艷,當然被大家極速吃清光。此時船隻亦悠悠地駛回西貢碼頭,大家交還好釣鈎、收拾好隨身物品,就捧着腹離船,歷時約 4 小時的夜釣墨魚出海遊就此畫上圓滿句號。
船家輝哥Q&A
Q:何時是釣墨魚的旺季?
A:每年5月至7月水回暖,墨魚就會浮上面,都屬於旺季。
Q:有人指「釣墨魚 」的「 墨魚 」 並不是墨魚?
A:其實這種我們叫「魷魚仔」,也有人叫吊筒或魷魚,不過,由於牠會噴少量的墨,才被人誤叫了墨魚,後來叫慣了也沒糾正 過來。另有1種很大隻還會變色的,才真正叫墨魚。
Q:釣墨魚風氣會令墨魚數量下降?
A:自從政府禁止拖網漁船在香港水域捕魚之後,現時每年墨魚數量都穩定。BB墨魚其實釣不上鈎,只要不是用網捕就不用太擔心。

自助式海上鮮 必食鮮甜蟹粥
整趟旅程,除了釣墨魚環節,讓大家難忘的還有那頓晚餐!當日船家逐盤捧到船尾的餐桌上時,所有人都異常興奮。主打菜當然是那鍋蟹粥,船家一早已熬了兩個多小時,軟綿又鮮甜,還加有乾瑤柱,口感更豐富。另外有炒蜆及白灼蝦,食材都是購自碼頭鄰近的西貢街市,即買即煮,鮮味重、口感爽。11道菜式,大家自由夾,不夠喉還可以繼續來多幾碗。單是這1餐,都已經值回票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