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歷史的悲歌與現代的堆疊,澳門亦實藝華,待你如何看待它。〗

 

歷經葡國的統治,澳門保留了許多葡式房舍與街道風貌,
儘管只是個石板台階,紋理間透露著歷史的氣息,
白日擁有鮮明的一面,夜晚卻透露了爛漫的一面。

我帶出了三個景點:

 

 

〖澳門漁人碼頭〗

位於新口岸友誼大馬路及孫逸仙大馬路交界處,比鄰金沙娛樂場。

這裡以海岸為主題,由歐洲多個國家的代表性建築物組成,
一次看遍:「巴比倫」、「羅馬館」、「威尼斯館」……等等。

 

由於交通比較不方便,遊客非常少,我恣意地坐在石板椅上,雖然說這是後期建造,

但是這兩天看盡澳門的先進建設與遺留舊址,我幻想的歷史與現代的衝擊,想著想著……該是繼續拍照啦!這裡真的可以讓你拍到手軟,推。

 

 

 

〖議事亭前〗

這是許多觀光客必來的景點,老實說,我一點都不想來朝聖……
但是為了那令人飢餓的「瑪嘉烈」蛋塔,我還是來了!

 

但是頗讓我小意外驚喜的,這裡有如縮小版的小米蘭!
整齊經過規劃的葡式房舍,保有各類乳白色系的牆面,
雖然說下方充斥各類現代化的商店,但是卻非常的整齊有排序。
人流充斥著陸客,但是還需在乎嗎?
旅遊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的世界,
戴上耳機、專注自己的雙眼,自己的相機鏡頭下的世界,
景色是我自己的,我往上仰望天空,平視前方的乳黃色窗面,
原來比鄰而居的葡式房舍是如此經典。

到達瑪嘉烈蛋塔店,品嘗著「香酥脆」都是第一的蛋塔,
我的目光卻被隔壁茶攤老伯吸引過去,
我不知道,來到這,我很喜歡觀察他們的老人,
臉上的目光似乎帶有著一絲對於生活的盼望與惆悵,
看著新時代湧入的外客,自己的生活卻仍在掙扎中,
澳門的歷史正因此讓我特別著迷。

 

 

 

〖大三巴〗
這更是我最不想來的地方!因為我有人群恐懼症……
我坐在石階上等待旅伴的拍照時間,順手查了歷史由來,
原來這間聖保祿山的天主之母教堂歷經了三次「火焚」,
但是卻仍然毅力地保有最後的一道大門面,也就是今天的牌坊。

 

我盤坐在石板階梯上,拿著GoPro廣角鏡,
我試圖想要還原大三巴的全貌,但我知道那是不可能……
大約持續了快半小時,我找到我與大三巴最貼切的角度,
畫面中(影片頭)一半是我的身影,一半則是聳立的大三巴,
按下快門後,我轉身笑笑,嘴裡默念著:
「抱歉啊,不能把你還原全貌,但是給予你最聳立天地的可敬樣貌。」

以紀念它最無畏懼火焚的歷史精神。

這是我一個特殊的怪癖,如果旅遊時遇到人多的地方,情緒難免會煩躁。
我喜歡坐下來,翻閱建築歷史由來,然後隔著空氣和它對話。

 

 

 


我不知道這是哪來的鬼習慣,但是這樣的動作,
常常讓我陷入歷史的黃河裡,因為:

「歷史,來不來得及?
指針停了,我們還沒在一起,
一起衰老、感傷、回憶、笑著流淚,
來得及再看它一眼嗎?
來不來得及親吻這一刻?
我不知道,只有跟歷史對話才知道。」

(改編自:〈五四為愛發聲〉詩歌)

旅遊,可以很膚淺地走,(雖然我常常是這樣!XD)

但是,也可以很深沉地去感受它。

 

〖歷經歷史的悲歌與現代的堆疊,澳門亦實藝華,待你如何看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