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大東山愈來愈紅,除了吸引市民前往欣賞芒草和露營外,更獲得政府的「青睞」,有被發展的危機 — 據說政府有意在大東山發展遊覽設施,建設日出日落觀景台、觀星設施、露營場地及便利遊人前往的措施。本啦在京都留學時,雖然不是對日本的保育政策非常理解(日文也沒去到那個程度啦XD),但我總覺得日本對待大自然的態度跟香港很不一樣。

【日本的芒草高原育成法】

大東山讓我聯想到奈良的曾爾高原,那裡同樣是芒草的觀賞勝地,而她受歡迎的原因,不是因為她有甚麼特別設施,也不是因為她有甚麼配套,相反,大家就是愛她甚麼都沒有 除了芒草。那個所謂的觀景台又窄又難企,圍欄都沒有一條,但大家從來沒有嫌棄,反而更加禮讓。曾爾村的交通更是極之不便,不會開車的話只能坐一天才幾班的巴士或是參加本地旅遊團,那一帶雖然有錢湯和旅館,但都在山腰,絕不涉足芒草高原半步。

// 單純的保存亦不一定等於好的保育。要做好保育,除了對自然環境加以保存、保護以外,還包括以負責任的態度⋯⋯//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在網誌引述委員會的看法)

負責任的態度是沒錯,但日本的做法告訴我們事情根本不用弄得那麼複雜。之前也在旅遊文章中介紹過,為了不讓遊人踐踏芒草,曾爾村會派工作人員定點駐守,勸阻人們踩入芒草。其實只要加上有公民意識的市民,不用動土,不用發展,大自然的美景就可以保存下去

【伊勢神宮 — 拜見古樹】

另一個例子,恕我長氣,就是當香港面對生病的樹就斬斬斬時,日本對樹木是多麼的崇敬。除了庭園有專門修樹的專家,每逢冬天都會見到家家戶戶用繩把屋外的樹紮好,等春天一到,它就會生出優美的形態。

伊勢神宮內有不少古樹,包括樹齡高達1200年的杉木,樹頂高得看不見盡頭,近看樹皮更是光亮非常。日本人相信古樹有神奇的生命力,能予人力量,所以每經過那些古樹人們都會伸手摸一摸,甚至拜一拜。

【京都鴨川 —呼吸自由的空氣】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與京都人生活密不可分的鴨川。

鴨川是貫通京都的一級河川,上至北區下至伏見,每段都有其特色,例如出町柳車站外由高野川和賀茂川形成的「Y」字形河流交匯處和烏龜石頭、三条大橋每逢櫻花季節都會彌漫著一片浪漫粉紅,還有北大路通一帶6月時會長出油菜花等。但最重要的,是它為市民提供一個自由的活動空間,而市民也非常自律地守護著鴨川的美。

鴨川以前其實並非一級河川,有過經常河水氾濫的時候,加上戰亂時曾為亂葬崗,人人敬而遠之。直到政府修整河床後,鴨川的情況逐漸改善,但後來又遇到京友禪帶來的問題。京友禪染布的最後步驟需要一個用水沖洗布料的過程,而鴨川河水礦物質含量較低,令染出來的顏色更鮮豔,但就帶來了污染問題。為了保護河水,京都府已禁止在鴨川沖洗友禪染布,只在一年一度的「京の七夕」中作示範。

政府保護落力,令市民終於能夠接近鴨川,形成現在經常看到的有趣畫面:除了散步、練跑、情侶談心,也有樂團在鴨川練歌、排戲。無須規劃、不用設置藝術品,由市民決定大自然的用途(而不是政府要我們觀星就觀星)。反觀香港,是不是「係唔係都整啲嘢」就等於好呢?鴨川其實是Less is more的好例子。當然,又長氣少少,公民意識真的很緊要,整條鴨川沒有設置圍欄,但人們不會肆意妄為,甚至連垃圾桶都沒一個,因為人們會自動自覺地把垃圾帶走

香港人需要的,不是「設施」,是「教育」。

香港政府有沒有想過市民的真正需要是甚麼呢?喜歡親近大自然的人之所以喜歡自然美景,就是欣賞那沒有加工的天賦美態。大東山其實都夠易去了,光是看芒草和日出日落已夠開心了,我們滿足了。如果想「花錢保育」大東山,或許花在提升市民愛護環境的意識,不要亂踏/瞓/拔芒草、不要半夜開強光燈或”Feng”機聽音樂、對自己的垃圾負責等,可能最有貢獻、最實際

(最後利伸一下:以上只是我在留日期間的一點小觀察,日本人當然也有很多在環保上做得不好的地方,例如膠袋、包裝物料用太多,所以只是拿做得較好的部分來借鏡一下,假如有錯請大家指正和見諒。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