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冷,保溫杯成為不少人的隨身必備品,但近期中國大陸接連發生多宗保溫杯「爆炸」事件,有人因此眼球破裂,亦有保溫杯直接炸穿牆壁。專家警告,紅棗、枸杞等看似無害的食材,原來是保溫杯爆炸的高危元兇,一旦處理不當隨時變成「定時炸彈」。

黑龍江男子保溫杯炸穿牆壁

根據內地媒體報導,今年8月黑龍江一名男子將清潔劑倒入保溫杯後旋緊杯蓋,不久後杯子竟然發生爆炸,威力強勁到直接嵌入牆內。另一宗更嚴重的事件發生在2020年8月,福建一名女子在保溫杯內泡製紅棗水,十幾天後當她擰開瓶蓋時,杯蓋突然彈出擊中她的右眼,導致眼球破裂受傷。這些看似平常的日用品使用方式,原來暗藏極大危險。

消防部門揭紅棗枸杞爆炸原理

當地消防部門解釋了保溫杯爆炸的科學原理,指出紅棗、枸杞等食材含糖量極高,而且可能攜帶微生物。當這些食材在適宜溫度下長時間密閉浸泡時,會開始發酵並產生大量氣體,使杯內壓力迅速升高。一旦開蓋的瞬間,便容易產生液體噴湧甚至爆炸的危險情況。除垢劑同樣危險,當它接觸到杯內的水垢後會產生化學反應,釋出大量氣體,若保溫杯處於密封狀態,氣體無法排出就會引發爆炸。

搖晃動作成爆炸催化劑

專家發現,以上發生爆炸的案例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當事人都曾「用力搖晃」保溫杯。當保溫杯內充滿大量氣體,且在密閉環境下,搖晃瓶身會使杯內壓力明顯增加,大大提高杯子爆炸的風險。消防部門因此提醒市民,保溫杯內裝入熱水後不要立即關閉杯蓋,更不要搖晃裝有熱水的保溫杯,以免發生意外。

網民分享保溫杯使用心得

事件曝光後引起網民熱烈討論,不少人分享自己的使用經驗。有網民表示「原來紅棗水咁危險,以後唔敢亂泡」,亦有人提醒「清潔保溫杯千祈唔好擰緊個蓋」。部分網民更分享安全使用貼士,建議「泡完嘢飲記得要開少少個蓋透氣」,以及「長期存放嘅嘢最好避免放保溫杯」。專家同時提醒,牛奶、豆漿等高蛋白飲品、茶葉、中藥以及碳酸飲料等,都不適合長期存放在保溫杯內。

保溫杯 爆炸事件 (圖片來源:掌聞視訊)
(圖片來源:掌聞視訊)

保溫杯 爆炸事件 (圖片來源:掌訊視頻)
(圖片來源:掌訊視頻)

保溫杯 爆炸事件 (圖片來源:掌訊視頻)
(圖片來源:掌訊視頻)

保溫杯 爆炸事件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保溫杯 爆炸事件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保溫杯 爆炸事件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保溫杯 爆炸事件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保溫杯 爆炸事件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保溫杯 爆炸事件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