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熱愛去旅行的香港人來說,一年飛幾次是正常不過的事,旅行的目的就是要放鬆,四處遊走、觀光。而有人亦都認為「去旅行仲攰過返工」,事關每日要到不同的景點、不停「搵路」。有位網民就分享自己去日本時的步數,發現每日的步數都最少10,000步起跳,相反平日在家連行路都懶。但有專家指出,這是日本的道路設計有關!

日本行路 對於熱愛去旅行的香港人來說,一年飛幾次是正常不過的事。(圖片來源:XHS)
對於熱愛去旅行的香港人來說,一年飛幾次是正常不過的事。(圖片來源:XHS)

日本行路 去日本返酒店貼膏藥貼係指定動作。(圖片來源:XHS)
去日本返酒店貼膏藥貼係指定動作。(圖片來源:XHS)

網民在家懶到出汁 去日本旅行竟然暴走1萬步 !

有一名台灣的網民在PPT上以『台灣人去日本,體力是不時都會變好』為題,與網民分享遊日時的步數,有網民的步數更高達15,000步!該帖文中,更引來一名對日本道路設計頗有研究的「專家」,指出原來與道路設計有重大關係。

有網民在該帖文下回應:「平日去日本雖然日走一萬步,但每晚貼個舒痛貼就明日可以再戰!」、「在日本走路很舒服,人與人之間不會太逼」等回應覺得日本的道路好行。同時又有網民覺得:「日本走路可以放空、東看西看。台灣走路要防衛式走路,很耗精神的」、「台灣人在家,去巷口買麵、倒垃圾都要騎機車」等回應認為台灣的行人路又逼又窄。

日本行路 不少網民曬出在日本的步數(圖片來源:Threads圖片)
不少網民曬出在日本的步數(圖片來源:Threads圖片)

日本行路 有網民去日本玩七天,一天最多行5萬5,一個禮拜行足30萬步(圖片來源:Threads)
有網民去日本玩七天,一天最多行5萬5,一個禮拜行足30萬步(圖片來源:Threads)

行內人揭原因:日本道路設計擴大行人路比例

作為「行內人」的網民指出,由於近年日本的道路設計上參考了西方國家的設計,以擴大行人路、減少行車路為主,一方面可以在行人路上發展經濟特區、出租舖位,增加路面上的人流,另一方面縮小行車路的面積,因此吸引了不少市民願意步行,所以步數上亦有所上升。

日本行路 以其中一條日本道路為例,行人路的寬度由4米增加至7米以上(圖片來源:PPT)
以其中一條日本道路為例,行人路的寬度由4米增加至7米以上(圖片來源:PPT)

網民: 台灣根本沒有行人路

另外,「行內人」又指出現時台灣的行人路少而且窄,只可以兩三個人並排而行。加上行人路亦沒有舖上地磚及圍欄,人流較多時,甚至要走出馬路,所以經常發生交通意外,令到市民平日都選擇低風險的移動方式。

日本行路 幾乎只可以單方向行走的行人路,又沒有舖上地磚及圍欄,十分危險。(圖片來源:PPT)
幾乎只可以單方向行走的行人路,又沒有舖上地磚及圍欄,十分危險。(圖片來源:PPT)

此外,由於行人路沒有舖上地磚及圍欄,所以被經常當作違例泊車之用,除了阻塞交通之外,更連唯一的行人道路都被佔據。所以令網民直乎:「這根本沒有人行道吧!」、「造成小孩子平日經常發生交通意外」、「沒有令到路上的車子減少」、「久而久之變得不想走路」。

日本行路 台灣行人路被經常當作違例泊車之用,連小小的行人路都被佔據,網民直乎:沒有人行道吧!(圖片來源:PPT)
台灣行人路被經常當作違例泊車之用,連小小的行人路都被佔據,網民直乎:沒有人行道吧!(圖片來源:PPT)

日本入境限制最新消息是?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造訪美國紐約時表示,繼9月7日起放寬旅客入境時提交72小時內PCR病毒檢測陰性證明要求及可以「非旅行團方式」入境,將於10月再度放寬入境政策限制,惟…詳情請看

為什麼日本市民多願意步行?

近年日本的道路設計上參考了西方國家的設計,以擴大行人路、減少行車路為主,一方面可以在行人路上…詳情請看

圖片來源:FB@交通違規檢舉教學、PPT討論區、巴哈討論區、TVBS 新聞資料或影片來源:PPT討論區、TVBS 新聞、C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