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日文化|日本開關,不少港人今日已出發日本旅行,網民紛紛出文提醒大家要「入鄉隨俗」,不要做出失禮事。香港人到日本要適應日本文化,而日本人來港生活亦要重新融入,始終兩地文化存有差異,要完全接受當地人習慣都要經時間的訓練。居港日人YouTuber —— May,在港生活8年,講得一口流利廣東話的她近日拍片分享「住咗香港8年都未適應嘅事」,當中有9大事情對她而言仍是「適應中」,而水質問題更成為她的困擾。網民看到分享後表示「你講嘅問題其實唔止你,我作為香港人都唔係好慣」。

港日文化 小巴 居港日人May分享在港8年仍未適應的事
居港日人May分享在港8年仍未適應的事(圖片來源:YouTube@May in Hong Kong 私の香港生活)

日本女生居港8年仍有9大不解事情 冬天開冷氣、揸車轉彎唔打燈!

YouTube Channel《May in Hong Kong 私の香港生活》由居港日人May主理,經常分享港日文化差異話題,而最近她談及到自己居港8年,很快便適應了香港滴水現象和食飯搭枱文化,但依然有9大事情「難倒佢」,當中包括開冷氣、交通、水質等問題,更引起網民「共鳴」指「不但日本人唔慣,就連香港人都未必人人都夠膽」。

不能適應事件一:冬天都開冷氣係咩玩法?

May指,香港開冷氣的情況令人「有啲唔明白」。May提到香港夏天又熱又焗,所以很明白商場和餐廳開冷氣開很大的用意,更讚此方面比馬來西亞做得好,因馬來西亞夏天的商場和餐廳都非常熱。不過最令她不解的反而是香港冬天溫度非常寒冷,同樣是攝10度,May在日本仍然接受到,但在香港因濕度高,所以會比日本更寒冷。眼見港人著羽絨的同時,商場和餐廳都「開行冷氣」,對於非常不解。

港日文化 小巴 對於香港冬天開冷氣的動作,她表示不解
對於香港冬天開冷氣的動作,她表示不解(圖片來源:YouTube@May in Hong Kong 私の香港生活)

不能適應事件二:香港用「硬水」影響髮質

水,是每天生活都必須接觸到的資源,May指日本用慣「軟水」,而香港用「硬水」,對她造成很大困擾。事源May指自己的髮質在日本「無咁乾,無咁傷,好光滑」,但一到香港即時出現大轉變,即使用同一款洗頭水都沒有用,頭髮變得又光又失去光澤,以前來港旅行時已發現此問題,不知有沒有方法可用到「軟水」。

港日文化 小巴 香港用「硬水」令May的頭髮出現轉變
香港用「硬水」令May的頭髮出現轉變(圖片來源:YouTube@May in Hong Kong 私の香港生活)

不能適應事件三:揸車轉彎唔打燈

在日本揸車時,若然要轉彎就必定要「打燈」示意,但香港的司機似乎沒有此習慣。她指「我好多時都唔知啲車係直行定轉彎,因為好少人揸車會打燈,有時真係畀佢嚇親,好彩地面有寫望左同望右,真係好危險,唔係好適應。」她亦提到日本會出現行人與行車交通燈會同時顯示綠燈,但由於司機要讓行人行先,所以大家過馬路時留意一下便不會被嚇親。

港日文化 小巴 May指香港大部分駕駛人士轉彎時都沒有打燈
May指香港大部分駕駛人士轉彎時都沒有打燈(圖片來源:YouTube@May in Hong Kong 私の香港生活)

不過有網民留言澄清指「揸車轉彎唔打燈唔係香港文化,而係香港駕駛者嘅壞習慣,我自己揸咗30年車,最討厭就係啲人轉彎唔打燈。」

不能適應事件四:害怕搭小巴

以前都有不少日本人指害怕搭小巴,但想不到在港生活了8年的May都揚言「儘量避免搭小巴」。她指對於外國人而言很難開口「叫落車」,需要很大勇氣才可做出此動作,同時有很多事情要擔心,包括「驚司機聽唔明,又唔識講邊到落車」。她續指,搭小巴常要用暗號,例如「7-11有落、前面有落」,但有時自己想的「前面」與司機有出入,對於May而言難度相當高,儘可能都不會搭小巴。

港日文化 小巴 May指搭小巴需要很大的勇氣
May指搭小巴需要很大的勇氣(圖片來源:YouTube@May in Hong Kong 私の香港生活)

不能適應事件五:巴士「倒頭座位」唔識坐

May指在香港搭巴士容易暈車浪,特別是坐相反方向的座位特別不適。她指「呢個位坐親都會暈車浪,超過5分鐘就一定唔得,睇電話都睇唔到」。

港日文化 小巴 巴士上的倒頭車令她不習慣
巴士上的倒頭車令她不習慣(圖片來源:Facebook@屯門公路塞車關注組)

不能適應事件六:豬紅、豬大腸、臭豆腐都不能接受

香港街頭小食對於外國人而言都有「挑戰」的意味,May指到目前為止豬紅、豬大腸、臭豆腐的味道都難以接受,只吃了一口都感到非常抗拒,而豬紅的腥味亦難放入口。相反對於雞腳的接受程度則較高。

不能適應事件七:仍在學習中文字

對於日本人而言,筆劃多的中文字也是一大挑戰,May表示自己仍在學習中,不過當中仍會發生笑話。她指在日本學習時只見過「享」,而從未學習過「亨」。有次看到巴士顯示牌寫著「亨」時,她以為是螢幕沒有電或是壞掉,因而少了中間的一筆。但到第二天她又在其他地方看到同一情況,當時仍心想「點解今日呢個又壞?」,後來才發現「亨」和「享」是兩個不同的字體,差點誤會大了。

港日文化 小巴 「享」和「亨」二字曾為May鬧出笑話
「享」和「亨」二字曾為May鬧出笑話(圖片來源: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網站)

不能適應事件八:日本用「平方米」;香港用「呎」

在香港租樓買樓,很多時候都是用「呎」來做單位,但由於在日本一般都用「平方米」計算,所以在此方面都會有點混淆。她指日本人一般上大學後都會獨自搬出來住,一般單位的大小都是117平方米(不包廚廁),其實跟香港劏房無異。

港日文化 小巴 在香港要把日本常用的單位「平方米」轉為「呎」
在香港要把日本常用的單位「平方米」轉為「呎」(圖片來源:YouTube@May in Hong Kong 私の香港生活)

不能適應事件九:日本用「公斤」;香港用「磅」

另外,May指香港人不論是講體重或是街市買餸,往往都用「磅」作單位,但日本人慣用「KG」,所以要把兩者轉變時都非常困惑,指「如果有人問我體重幾多磅,我諗我答唔出」,來港前確實沒有用過此單位。

網民:香港人都未必慣呢啲習慣!

不少港人看到May的分享後指非常有共鳴,特別是小巴,指「其實好多香港人都怕搭小巴㗎,尤其第一次搭會唔識叫落,特別係紅van,我都好少搭」、「作為一個土生土長香港人,平日講嘢都唔會怕羞,可以大大聲叫有落的我都會怕搭小巴,試過搭完全唔識嘅小巴叫有落,個司機又唔應,叫多三四次以為佢聽唔到,其實佢聽到又唔答,跟住勁惡答你前面少少有站所以唔停」。

圖片來源:YouTube@May in Hong Kong 私の香港生活、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網站、Facebook@屯門公路塞車關注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