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沙田邨童到世界冠軍 回顧曾經年少氣盛
黃金寶的單車路,始於沙田。他憶述,小時候因為家人和居住環境的影響而愛上踩單車:「印象中啦就係屋企人周末去玩,跟住佢地踩下四輪單車,而開始接觸單車先嘅。」當時沒有太多電子產品,運動就是最好的娛樂。起初只是純粹覺得好玩,後來在朋友慫恿下「膽粗粗」嘗試參加比賽,沒想到第一次參賽就上了寶貴的一課。
那是一場個人計時賽,黃金寶在比賽中途超越了對手,年少氣盛的他輕佻地拋下一句:「走先啦,拜拜。」
出身基層家庭 反省當頭棒喝經歷
誰知未到終點,對手就從後趕上並反超前,任憑他如何奮力狂追,最終仍然輸了比賽。這次經歷讓他當頭棒喝:「嗰一下呢就突然間醒曬啦,嘩點解自己咁冇禮貌呀。嘩突然間知道咩叫天高地厚呀。」這次失敗的經歷,加上出身基層家庭,讓他立志學習運動員的專業態度,開始埋頭苦幹。他憶述自己贏得的第一個獎項,其實只是本地比賽的第五名,但已足夠讓他衝回家向媽媽報喜:「阿媽我得咗啦!」正是這種勇於嘗試、從失敗中學習的精神,為他日後成為世界冠軍奠定了基礎。
披上彩虹戰衣為港爭光 運動員是廿四小時修煉
1990年加入港隊後,黃金寶接受地獄式訓練,南征北討。運動生涯的頂峰,莫過於在2007年世界場地單車錦標賽中歷史性奪冠,為香港贏得第一件「彩虹戰衣」,亦是首位華人獲此殊榮。回憶起奪得「世一」的時刻,他想到的並非個人榮耀,而是為香港爭光:「反而我覺得能夠幫助到香港,即係攞到一個榮耀呢,呢個係重要囉我覺得。」
成功背後極度自律 克服心靈挑戰勇奪亞運金牌
成功的背後,是極度的艱辛和自律。他形容運動員的訓練是廿四小時的,公路賽一踩便是六至八小時,即使是場地賽,也是上下午各三小時。他強調:「休息都係好重要,其實係一個循環嚟嘅,你有個好嘅休息,你聽日個運動量先可以大啦。」運動員除了要克服肉體上的疲勞,心靈上的挑戰更為巨大。面對外界「係咪老啦」的質疑,以及攞不到獎牌的壓力,他坦言:「心靈嘅受傷,仲重要喎。」在考慮退役的樽頸位,一位運動心理導師跟他分享了「西西佛斯」的故事,啟發他要為重複的訓練賦予新意義。自此他為自己訂下新目標,要成為首個贏得兩次、甚至三次亞運金牌的香港人,最終他參加了五屆亞運會,勇奪三面金牌,續寫傳奇。
退役後身兼多職 讀書辛苦過踩車
2012年,黃金寶逐步退役,但他的人生並未因此慢下來。他重返校園,入讀教育大學,同時兼顧在奧委會的工作。這段半工讀的日子,他形容比當運動員更辛苦:「嗰時候呢其實每日呢都搞到好夜呀,成十點幾十一點啲返屋企,早上六點幾就起身啦。」因為拋低書包太久,學業一度遇上極大困難,甚至萌生退學念頭。幸得時任校長張仁良鼓勵,黃金寶才堅持下去,花了近十年時間,終於在2020年畢業。他堅持完成大學課程,除了是兌現承諾,更希望能成為兒子的榜樣,教他不要輕易放棄。
父愛滿滿陪伴兒子 引導興趣不限單車
為了陪伴現年十歲的兒子成長,他放棄了擔任港隊教練的機會,因為教練需要經常離港。他珍惜與兒子的相處時光,每天早上親自駕車送他上學,在車上聊天「索料」。他支持兒子追尋自己的興趣,即使兒子喜歡的是籃球而不是單車,他也樂見其成:「玩咩運動都冇所謂,只要佢自己感興趣。」他認為,家長的陪伴和引導,對小朋友的成長至關重要。
變身單車店老闆 冀建交流平台:逆水行舟 不停創新
近年,黃金寶迎來了新的挑戰。他在2022年接手經營一間老字號單車店,搖身一變成為老闆。他開設單車店的初衷,並非為了賺大錢,而是希望建立一個平台:「能夠有一個自己嘅平台,可能係做一啲單車嘅銷售啦,維修啦,咁裏面呢其實都會有一啲唔同嘅可能分享呀,活動呀。」他希望單車愛好者來到店裏,不只是買完東西就走,而是可以聚首一堂,喝杯咖啡,交流心得。每逢星期六早上,店裏都會舉辦車聚,凝聚單車社群。店內亦展示了他多年來的獎牌和收藏品,見證著他與香港單車運動的歷史。
由運動員到老闆 熱愛香港永不變
由運動員到老闆,黃金寶對香港的熱愛始終如一。他形容香港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地方,而自己的座右銘正與運動員精神一脈相承:「我覺得做所有嘅事都好啦,逆水行舟啦,咁所以我哋不停要即係創新啦,一路去努力要去做啦,千祈唔好停留係一個時代嗰度。」
還有什麼演唱會消息?
無論是本地歌手還是外地歌手都即將在香港舉行演唱會,即睇:演唱會時間表及購票資訊,包括MIRROR演唱會門票兌換安排、容祖兒、鄭秀文、張學友、鄭中基、溫拿、羅志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