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有「神仙姐姐」之稱的34歲內地女星劉亦菲,早前盛裝出席一個活動,以為會美若天仙地留下腳印,最終卻爆出時裝車禍事件。有網民發現她在微博所發的造型照,和現場所見的真人差別甚大,指「照騙」常出現,其崩壞程度更引來不少負評,當中狠批她當晚造型顯得本人虎背熊腰,只有臉好看,指「真係衫著人,唔係人著衫」。

劉亦菲 時裝車禍 劉亦菲 古裝扮相令人驚艷的劉亦菲,出道多年來一直是不少網友心目中的仙氣女神。
古裝扮相令人驚艷的劉亦菲,出道多年來一直是不少網友心目中的仙氣女神。(圖片來源:《神鵰俠侶》劇照)

劉亦菲造型崩壞 被批從脖子往下都是災難

內星女星劉亦菲擁有空靈氣質,06年時更被金庸欽點演小龍女,與黃曉明合作演出的《神鵰俠侶》,成為不少人心中的經典之作。不過日前劉亦菲穿著一身國際服裝品牌Elie Saab的香檳金色晚裝亮相「微博電影之夜」活動時,卻引來網友兩極反應。

劉亦菲 時裝車禍 劉亦菲 劉亦菲分享的官方照中,她穿著一身香檳金色低胸晚裝,顯得高貴又性感。
劉亦菲分享的官方照中,她穿著一身香檳金色低胸晚裝,顯得高貴又性感。(圖片來源:微博@劉亦菲)

劉亦菲 時裝車禍 劉亦菲
(圖片來源:微博@劉亦菲)

劉亦菲 時裝車禍 劉亦菲
(圖片來源:微博@劉亦菲)

現場零P圖與官方照所見判若兩人

劉亦菲在自己的官方微博中,亦有上載當晚的造型照,相中的她性感又充滿貴氣,獲得不少網民讚好,但從現場被拍到的影片和相片所見,卻和她的造型照差別甚大,網民紛紛狠批現場零P圖的劉亦菲「這一身只有臉是好看的,從脖子往下都是災難」、「姐姐怎麼比原圖腫那麼多」、「成身得個樣睇得」、「太壯實了吧」、「所有缺點都暴露無遺」等等。

劉亦菲 時裝車禍 劉亦菲 官方P圖和現場零P圖對比,劉亦菲的肩線和腰線位置差別巨大。
官方P圖和現場零P圖對比,劉亦菲的肩線和腰線位置差別巨大。(圖片來源:微博@劉亦菲 / 微博影片截圖)

劉亦菲 時裝車禍 劉亦菲 被網民指個頸箍令佢好似無咗條頸一樣。
被網民指個頸箍令佢好似無咗條頸一樣。(圖片來源:微博影片截圖)

劉亦菲 時裝車禍 劉亦菲 又顯得虎背熊腰。
又顯得虎背熊腰。(圖片來源:微博影片截圖)

劉亦菲 時裝車禍 劉亦菲 身形變得非常壯實。
身形變得非常壯實。(圖片來源:微博影片截圖)

半透視設計疑因強加打底裙出事

也有網民力撐劉亦菲只是造型出事,事關原本這件Elie Saab的晚裝裙是貼身兼半透視的設計,劉亦菲的造型卻硬是在裙內再加上內襯的打底裙,才會令她顯得虎背熊腰,又強調「溜肩穿這種禮服很吃虧」、「高領真的顯得脖子很短,超模都得挑人穿」、「這服裝師不該被開除嗎?充分暴露缺點,妝髮也一點都不合適」等,也有網民力讚「劉亦菲是迪士尼公主吧,這造型好適合她」、「姐圓身,感覺不適合魚尾,幸好氣質完全拿捏住了」等等。

劉亦菲 時裝車禍 劉亦菲 這件Elie Saab的晚裝裙原本是貼身兼半透視的設計。
這件Elie Saab的晚裝裙原本是貼身兼半透視的設計。(圖片來源:微博影片截圖 / Elie Saab官網圖片)

劉亦菲 時裝車禍 劉亦菲 網民又指劉亦菲的服裝並不合身,背後的縷空設計明顯被撐開。
網民又指劉亦菲的服裝並不合身,背後的縷空設計明顯被撐開。(圖片來源:微博影片截圖 / Elie Saab官網圖片)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新娘造型亦曾炒車

其實劉亦菲過往亦曾多次發生過造型炒車事件,她在電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新娘造型,就被指雷到爆,不但門簾都掛到頭上,其頸箍亦被指襯得她的脖子又短又粗!

劉亦菲 時裝車禍 劉亦菲 古裝造型 奇怪造型
電影中的劉亦菲試過戴誇張的頸飾,好明顯不太適合,顯得頸短厚肩。(圖片來源:電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截圖)

《花木蘭》驚變紙紮公仔

迪士尼真人版電影《花木蘭》中劉亦菲所畫上的「相親妝」亦曾令觀眾印象深刻,看起來卻超搞笑,有粉絲直言「做乜成個紙紮公仔咁款?」、「這個妝太濃了吧?」等,更一度登上網絡熱搜寶座。

劉亦菲 時裝車禍 劉亦菲成首位華人迪士尼公主!網民:做乜成個紙紮公仔咁款?
原來女神一早已經試過炒車,畀人化到成個紙紮公仔咁。(圖片來源:《花木蘭》截圖)

還有什麼演唱會消息?

無論是本地歌手還是外地歌手都即將在香港舉行演唱會,即睇:演唱會時間表及購票資訊,包括MIRROR演唱會門票兌換安排容祖兒鄭秀文張學友鄭中基溫拿羅志祥等。

除了演唱會,還有什麼消閒娛樂活動?

喜愛宅在家的話,觀看Netflix劇集BL劇最好不過。如果喜歡外出走走的你,也可到這些室內好去處室內遊樂場、溜冰場、自助烘焙店等盡玩室內活動。想要親親大自然,也可到離島走一走,即睇:離島行程攻略或是行山,這些行山好去處路線簡易,新手也適合。

撰文:東方新地圖片來源:微博@劉亦菲、Elie Saab官網圖片、微博影片截圖、電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截圖、《花木蘭》截圖資料或影片來源:原文刊於東方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