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地水塘屯門徑行山|藍地水塘屯門徑離市中心只有5分鐘步程,藍地水塘屯門徑可看到屯門全景,亦有彩虹欄杆,而且更可一連看到兩個隱世水塘,湖水綠得像翡翠。今次路線分為兩部分,走完全程約4小時,但中途有路可退,路程豐儉由人,當然辛苦一點才可找到靚景呢!即睇GOtrip小編為你精心推薦的2024香港郊遊最新資訊:

藍地水塘屯門徑行山教學 | 路線+觀賞彩虹欄杆攻略


01. 介紹
02. 交通方法
03. 路線攻略
04. 打卡位
05. 洪水坑水塘

藍地水塘屯門徑行山資訊
路線:

屯門西鐵站>杯渡路>屯門徑虎地燒烤場>藍地水塘>福亨村>洪水坑水塘

長度: 約5.3公里
需時: 約2小時
難度: 2粒星
交通:

由屯門西鐵站B 出口出發,沿杯渡路一直走至杯渡輕鐵站,過對面馬路在何福堂中學旁上山。

備註: 謹記注意時間,趕及入黑前離開。

藍地水塘 屯門徑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庫)

*由於受制於地圖功能所限,文中路線及地圖只供參考,路段有可能出現偏差,請行山時採用專業行山地圖及正確工具作準。

藍地水塘 圖片來源:Instagram@yusuetying 授權使用
(圖片來源:Instagram@yusuetying)

回到目錄


【友和限時優惠】即減20% Nintendo 任天堂Switch 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 HAC-P-AAAAA-CHT HK$354

藍地水塘01. 介紹

走完藍地水塘屯門徑第一部分約要2小時。由屯門西鐵站B 出口出發,經過屯門市廣場可先作補給,因沿途沒有補給點及廁所,但有數個退出點,如感不適及缺水糧可以暫離。

回到目錄

藍地水塘02. 路線攻略

藍地水塘屯門徑起點是由屯門西鐵B出口沿杯渡路一直走至杯渡輕鐵站,過對面馬路在何福堂中學旁上山。初段新手會感吃力,全是樓梯。上完一大段樓梯,去到此路牌轉左行屯門徑。轉向屯門徑後變得輕鬆,平坦易行,更有街坊自製的休息站。穿過虎地燒烤場轉右一直走,會見到樓梯走落水塘。

水塘另一面有樓梯離開,一直走, 沿石礦場旁離開就可以回到福亨村一帶。上山時只要跟著地下標示走就沒錯。在若夢園前要右轉上樓梯繼續行,否則穿過若夢園會變成落山走錯路。在屯門徑上有一段路很開揚,可把屯門至兆康一覽無遺。

(按入內文向左拉動看完所有相片)

回到目錄

藍地水塘03. 藍地水塘屯門徑打卡位

想不到藍地水塘屯門徑路旁有如此七彩的彩虹欄杆,在林蔭下顏色更見夢幻,是不可錯過的打卡位。另一個拍到彩虹效果的方法,是盡量靠近欄杆,把後景彩色攝入鏡。

FOREO彩光面膜儀 2分鐘提升皮膚水分126%

(按入內文向左拉動看完所有相片)

龍脊行山路線/交通/難度懶人包!3小時輕鬆行+5大打卡靚景位

藍地水塘屯門徑走多約45分鐘就到達第一個目的地藍地水塘。一路上遊人稀少,環境舒服,這裡也鄰近嶺南大學,懶人如只想睇水塘可由學校後山直上,約半小時腳程。長有青苔的小木橋很有京都園林日本風。在屯門徑上有一段路很開揚,可把屯門至兆康一覽無遺。

(按入內文向左拉動看完所有相片)

回到目錄

藍地水塘04. 洪水坑水塘

香港的水塘分兩種,一是飲用,二是灌溉,今次遊走的兩個水塘均是後者,主要供給下游的村落作灌溉之用。

由於沒有郊遊設施,此處比藍地水塘較少人去,記者兩次到訪都鮮見人煙,可以輕易拍到靚相。由藍地水塘離開會經過石礦場,之後繞過外圍,出到路口右轉福亨村路,一直走到石礦場的另一邊,有路牌指示上山。

這裡水質較綠,有較多影相位,下午四時的陽光剛好可以拍到洪水坑水塘的逆光相片。而水塘有近5層樓深,model站在壩上很迷你。洪水坑水塘的湖水綠其實不易拍到,用手機app比單反較易應付,而影片則可輕易拍出原色。

【友和限時優惠】即減30% Philips 飛利浦WP3922 濾水芯 低至 HK$499

【友和限時優惠】即減50% 飛利浦 Philips ADD5910M 即熱式純淨飲水機 香港行貨 HK$860

(按入內文向左拉動看完所有相片)

回到目錄

藍地水塘05. 藍地水塘屯門徑-交通方法

  • 交通:去程在屯門西鐵站出發,回程由泥圍輕鐵站回西鐵站離去
  • 時間:4小時
  • 難度:★★★☆☆
  • 辛苦度:★★★☆☆
  • 靚相度:★★★★☆
  • 備註:帶備長衣物、電筒及補給品。

回到目錄

藍地水塘屯門徑行山路線難嗎?

藍地水塘屯門徑行山路線不算難,難度約2粒星。藍地水塘屯門徑起點是由屯門西鐵B出口沿杯渡路一直走至杯渡輕鐵站,過對面馬路在何福堂中學旁上山。初段新手會… 藍地水塘詳情

藍地水塘屯門徑行山路線多打卡位嗎?

藍地水塘屯門徑行山路線打卡比較多,有著名的彩虹欄杆外,還有京都園林… 藍地水塘詳情

撰文:廿四孝暖男|編輯:IP圖片來源:|圖片來源:Instagram@juin_juine、Instagram@ownurstory_hk、Instagram@yusuetying、instagram@sammy903、新傳媒資料庫、Facebook@李哲授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