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出版集團《新周刊》旗下的旅行微信公眾號《九行》發表了1篇文章,題為「怎樣裝得不像一個『中國遊客』」,呼籲大陸旅客改變固有陋習,除了「公眾場合大聲說話」、「插隊」、「爆買搶貨」、「胡亂拍照」等行為外,還有多項注意事項:

文章列舉的40項建議:
雖然文章表示反對「妖魔化」中國遊客,但同時又認為該國國民不要讓自己成為「妖魔」,總之就是強調國民跟「文明」尚有大段距離,要避免以下40項醜態,不做失格旅人。其實就算不是中國旅客,也可以視作參考以防「被認錯」。
01)登山的時候,穿運動衣褲和運動鞋,背登山包;而不是穿長裙和高跟鞋,挽手提包。
02)學兩句當地的語言,時刻假裝你聽得懂他們說什麼。
03)在名牌店鎮定自若,保持儀態,堅守樸素美德。
04)行李裏堅決不裝老乾媽(內地1款辣醬)和即食麵。
07)到了景點,壓抑住想在大門口拍照的慾望。
08)在公共場合講話輕言細語,連隔壁的人都聽不見。
09)不要帶那麼多現金,即使你把它們塞在皮帶裏。
10)要是已經背了一個LV的包包,就不要再穿印着CHANEL的衛衣,恨不得將所有logos印在腦門上。
11)如果壓抑不住中國胃,請挑合適的地方吃即食麵,而不是在街上或者Gucci門口。
12)正正經經給小費,不要假裝忘記。
14)煙蒂和果皮等垃圾只有兩個去處,垃圾桶,或者你拿着,而不是地上。
15)誰開車插隊誰缺德。
16)香港習慣右立左行,日本習慣左行右立……走錯位置被撞是你的錯。
17)展品在你面前可以碰到的地方,不代表可以摸。
18)既然都爬到雕塑頭上了,不如爬爬自由女神像呀——請不要跟任何公共物品親密接觸。
19)人不是景點,請別用相機「強姦」他們。拍照前請詢問。
20)外國的草叢,不是可以隨意撒尿的地方。
22)馬路也不是裝口水和痰的地方。
23)記住,穿牛仔褲、涼鞋和T恤去聽音樂會,跟穿唐裝去disco跳舞差不多。
24)站在馬桶上撒尿,就不要怪摔到腰間椎盤凸出。
25)你說的所有髒話,都會反彈到自己身上。
26)紅燈也等不了的人,等不到愛情。
27)你講話那麼衝,口水會噴到別人碗裏的,你知道嗎?
28)搓腳在家裏搓就好了。
29)什麼時候你能慢慢地等着前面的人拿行李、收拾好,再走出機艙,你就學會正確的節奏了。
30)沒有人看着的東西、別人丟了的東西,不一定可以拿。比如床底的馬桶蓋。
32)別戴紅色或黃色鴨舌帽,特別是旅行團發的那種。
33)在電影院打電話和拍照,是會被打的,OK?
34)不在已經夠遊客照的遊客照上P怪怪的文字。
36)不在朋友圈小視頻現場直播。
37)不在朋友圈刷屏。
38)吃自助餐不要爭先恐後,每次只拿一點點,學習優雅用餐。
39)不要鼓勵孩子用蹩腳英語跟外國人搭訕,而自己閉口不言。
40)別釣走別人的保護動物-----資料來源:(《新周刊》/微博/《自由時報》)
撻着玻璃心 憤怒網民回應
對於《新周刊》這篇來稿,許多心靈脆弱的大陸網民表示不理解,憤怒批評:「自己是中國遊客是件很屈辱的事嗎?我們憑什麼要在異國他鄉裝做自己不是中客?」「中國人有錢,就是要讓外人知道,有錢說話就有底氣、聲音比人大,老外也有人這樣,不要醜化我們。」
也有人直指,作者的文章語氣輕蔑,站在道德高地也不見得很文明。「完全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這也是一種不文明!」
「不用分那麼細」--另類回應曲直難分?
另一方面,也有網民認為不用分這麽細,總之「只要違背你的內心,就能圓滿達成了,加油」;認為難以根治的則表示:「教養與教育不是用裝作出來的 。」「不隨地大小便真的很難~光是在迪士尼都直接尿進噴水池了。」
感同身受者: 「自我反省 值得收藏」
不過,也有人感同身受地說:「當在國外見到沒素質的中客,我真的感到臉紅害臊,經常擔心被別人看出來自己是中國人。」另有人大讚這篇文章真棒,適合「旅遊達人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