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住客,很少會接觸到酒店總經理,甚至連他們的工作也不清楚。我印象中遇過的酒店經理,大部分都非常有氣度,雖然位高權重,但是面對記者,還是一派輕鬆自如。當然,有些總經理非常官僚,答問題有如讀稿機器,其實我不如訪問公關好了!那些酒店經理通常我也過目即忘,不如說說比較好而我又有印象的好了。

撰文:gloria chung@foodandtravelhk| 圖片來源 :gloria chung@foodandtravelhk、網上圖片、半島酒店、新傳媒資料室| 編輯:姐

事實上,酒店總經理就像一家之主丶公司話事人,掌舵著酒店的方向,有些總經理由低做起,可能由前台櫃位,或者大廚慢慢晉升為管理層,有些則可能是掌管過同級機構而轉過來。

我最欣賞的酒店總經理

我最記得京都凱悅酒店的總經理橫山健一郎,充滿智慧,句句精警,跟他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他也十分勤力,每天早上七時開始已經在酒店的門口,跟客人問好,每次我從外回來,都會見到他和我打招呼,我相信這是他和前台櫃位溝通優良有關。

另外,最近遇到印尼日惹 JW Marriott 酒店的總經理Alain Rigodin,外表嚴肅,實際上很好玩,親切又有同理心,跟他講話,覺得他是一位非常好的長輩。

而如果要數到我期待再次見面的酒店總經理,必定是現任曼谷半島酒店的Joseph Sampermans。他以往在香港半島工作,我反而是在他於北京半島履新的時候認識,本身是荷蘭人的他,在亞洲工作已經有一段日子,對於亞洲的市場形勢十分認識。

他身形高大,外表有少許嚴肅,但是只要跟他談話超過 5 分鐘,便會發覺他完全沒有架子,充滿荷蘭人的平易近人和幽默感。

我記得他有一套關於打呔的理論,不同的顏色,會影響人有不同的感覺,如那天他需要上台發布講話,便會穿起藍色的呔,笑說這會獲得更多的信任;如果當日要見記者如我,便會打一些橙色或者活潑一點的呔。

他的智慧,來自博覽群書,基本上跟他說政治文化、八卦娛樂,甚至是時裝也可以。

之前他在北京半島負責重修的工作,他建了一個員工宿舍,裡面有一個小小的圖書館,幾乎都是他的藏書,他喜歡送員工書,讓他們增值自己。員工休息室內不可以用電話,希望員工可以休息、和其他員工交流,或者靜靜地看書,多麼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啊!我見過他幾次,他都會忍不住推介我看書,講到眉飛色舞,不如直接在這裡跟大家分享。

星級酒店總經理的推介藏書

推介01 | 《Numero Zero by Umberto Eco》

有「巴拿馬報告」小說版,一名記者為了一份永不出版的報紙傾盡全力,務求找出驚人的政治內幕,其中包括墨索里尼不為人知的真相。

推介02 | 《The Great Degeneration by Niall Ferguson》

我們的社會、公共團體、機構面臨崩壞,形成了不公平、反社會行為和人口老化問題,叫人反思香港的情況。

推介03 |《Politics in Commercial Society by Istvan Hont》

對比起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和哲學家盧梭的理論,了解法律框架下,社會和社團的發展。

推介04 | 《Lyrical and Critical Essays by Albert Camus》

集結了卡繆早期從未出版的短篇文章,相比起他後期的革命性作品,這些文章顯得青澀而有趣。

推介05 | 《Musicophilia: Tales of Music and the Brain by Oliver Sacks》

作者是神經科醫生 ,他發現音樂對大腦影響無遠弗屆,甚至有治療作用,將臨床的真實個案生動呈現,其中個案包括一位外科醫生被雷擊後大難不死,突然迷戀蕭邦的音樂; 一位音樂家患上腦炎後記憶力盡失,惟有在音樂中抓住存在,相當引人入勝。

推介06 | 《Why Information Grows: The Evolution of Order, from Atoms to Economies by Cesar Hidalgo》

為甚麼歷史上只有幾個地方的經濟發展起來?原來是跟數據的流通和複雜性有關,在數據就是王道的世界,這些insights特別有用。

推介07 | 《Lawrence in Arabia: War, Deceit, Imperial Folly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Middle East by Scott Anderson》

此書講述中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發展,窺探現時中東和敘利亞問題,是當今社會新聞極佳的背景資料。

推介08 | 《Trust: The Social Virtues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 by Francis Fukuyama》

看過《How Information Grows》後,特意找來這本「延伸閱讀」,最深刻的觀點是:一個新型的社會如果沒有了信任,就不會繁榮。而西方社會過度吹捧的個人主義即將帶來的反效果,教我作為荷蘭人,也重新思考個人和社會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