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襲港,有很多朋友因為航班取消而令行程受到影響,其實接下來的一個星期都會因為颱風的餘威而使航班不準時或者取消。此時此刻不禁有人會問:「如果航空公司繼續嘗試起飛降落,結果最終會是如何?」讓我暫且撇除有機會發生意外這個可能性,跟大家探討一下繼續嘗試在航班運作上的可能後果。

撰文: Mr.Pilot | 編輯:kc | 圖片來源:Mr.Pilot、香港天文台新聞截圖

空中盤旋 有個限度

飛機飛行需要燃油,即使早知天氣不似預期而多帶燃油,燃油數量始終有限,因此,飛機不可能不斷嘗試嘗試再嘗試,又或者在空中盤旋數小時,等待天氣好轉才降落。成功降落固然好,但如果嘗試降落失敗,機師們便要決定是否再作嘗試還是應該轉飛,繼而再決定在甚麼時候轉飛,以及轉飛到甚麼機場去。

另覓降落點  可能遠至菲律賓

正常情況下,不能降落在香港的飛機會轉飛到澳門或深圳,但若然颱風襲港,類似的天氣情況將會影響珠江三角洲的所有機場,所以飛機要轉飛到較遠的地方,例如台灣、菲律賓、越南甚至泰國。可以轉飛的地方亦受到當地機場設施影響。

迫降非常用航點  實質支援全看運氣

因為這些原因,飛機最後轉飛去的機場,未必是航空公司正常運作會用的機場,而當地亦未必有足夠的地勤人員給予支援。因此,在飛機安全降落後,乘客很大機會要留在機上一段時間,才會得到航空公司安排的支援。機組人員亦有機會需要等待航空公司的指示,去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強行返港 往往變成「滯留異地」

航班一旦因為天氣原因滯留,通常都是大量的航班,而並非某一架飛機。滯留機場背後的「拯救行動」更是困難。試想下,如果本來應該回到香港的飛機各散東西,就不能運作之後從香港出發的航班,對航空公司營運的影響,就好像雪球一樣,愈滾愈大。

吸收空難教訓 取消往返是上策

十八年前(1999年)的8月22日,香港恰好也曾受到颱風森姆吹襲,當時中華航空一架 MD-11 客機在八號風球下嘗試降落,結果卻著陸失敗,客機「反肚」爆炸起火,釀成3死200多人傷,成為當時啟用一年多的赤鱲角新機場首宗空難。最終調查報告指出,兩名機師正是因為未能夠在飛機著陸之前控制飛機下降的速度而釀成空難,而其中一個原因就正正是因為風切變。

https://youtu.be/ADAdzvF0Pfk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