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經濟起飛時期開始,香港人工作繁忙,閒餘時間都會想尋求減壓好去處,加上有一群有心有力的前輩幫忙開山劈路,造就香港今日蓬勃的行山活動。筆者分享由九十年代開始與父親開始建立行山興趣,累積了十多二十年的行山經驗,見證了90年代行山活動至今的一些變化。即睇GOtrip小編為你精心推薦的2024香港郊遊最新資訊:

編輯:吃魷魚的人、JA|圖:TVB《東張西望》截圖、Youtube@阿鼻貓 ABCat 山系玩樂誌、unsplash@alexazabache、unsplash@bigdodzy、YouTube@通訊事務管理局、Youtube@Captain VL Channel隊長郊遊頻道、FB@漁農自然護理署|撰文:Feedtrip

01 | 穿運動服行山已經算是很認真

如今每個行山人士都會懂得穿上易乾透氣的上衣及緊身褲。而當年肯穿全套運動服裝的人少之有少,多數人亦只會身穿牛仔褲上山。

行山
行山衣著種類五花八門,最緊要合適!(圖片來源:TVB《東張西望》截圖)

02 | 高手一定會穿著靴子行山

90年代在山上看見的神速高手幾乎每位都會身穿靴子上山,每當網民與他們閒談時就會介紹穿靴子行山的好處。反觀現今的行山鞋選擇種類眾多,如需要負重行山的會穿上高筒厚底鞋,快步行山要穿跑山鞋,想走得舒服便會穿高緩衝鞋,如要好腳感就會選擇穿薄底運動鞋。

現今行山運動鞋選擇多多,要按照自己需要來選擇!(圖片來源:Youtube@阿鼻貓 ABCat 山系玩樂誌)
現今行山運動鞋選擇多多,要按照自己需要來選擇!(圖片來源:Youtube@阿鼻貓 ABCat 山系玩樂誌)

03 | 朋友會取笑行山老套

有指這個觀點是兩代人最大的分別,當年邀請朋友一起行山,或多或少會被取笑老套和沉悶,只有行山人士才會明白行山的樂趣,誰會想到今時今日行山會被覺得是跟上潮流、懂生活、懂健康等,簡直是行山人士吐氣揚眉的一個美好時代。

04 | 山上近乎無人之境

還記得當年秋年行大東山,除了一位叔叔之外,其餘全日時間沒有遇見任何人。直至如今,當大家上大東山欣賞芒草時,山上人山人海,甚至出現擠塞的情況出現,可惜當年網民根本不知芒草為何物。

假日山上人潮滿滿,要找到位置影單人照已不是容易的事。(圖片來源:unsplash@alexazabache)
假日山上人潮滿滿,要找到位置影單人照已不是容易的事。(圖片來源:unsplash@alexazabache)

05 | 從來沒有看見行山跑步的人

本來行山的人數根本不多,要看到現今每天都有人練跑山的畫面,在當年更加沒有看見過。

行山已經不是簡單一項戶外運動,也可以發展出跑山的運動出來。(圖片來源:unsplash@bigdodzy)
行山已經不是簡單一項戶外運動,也可以發展出跑山的運動出來。(圖片來源:unsplash@bigdodzy)

06 | 去登山口的交通好稀疏

今時今日許多登山熱點都不難找到相關交通方法,班次亦算頻密。回想當年進入西灣亭的村巴只是一部沒有冷氣的「豬籠車」,而去伯公坳的大嶼山巴士亦十分稀疏,基本上不是為接待郊遊人士而設,只是為了當地居民出入而已。在出發時,如果錯過巴士班次,又沒有的士,就需要等到天荒地老才有下一班巴士。假如在回程時錯過班次,就需要用雙腿自行走回市區。

07 | 電話零信號

還記得當年擁有第一部手提電話時是1997年,所以不清楚以前的電話信號接收如何。不過當時基本上去到西貢或大嶼山,一上山信號已經接收不良,當然也不用指望用來求救。

戶外安全十分重要。(圖片來源:YouTube@通訊事務管理局)
戶外安全十分重要。(圖片來源:YouTube@通訊事務管理局)

08 | 還沒有GPS全球定位系統

當年根本還沒有GPS全球定位系統供普通市民使用,行山亦只能靠強大的地圖閱讀能力,反觀現今很多時候都會依賴智能電話完成行程。

(圖片來源:Youtube@Captain VL Channel隊長郊遊頻道)
如今科技發達,人們已無需依賴地圖查看位置,一部智能電話已經足夠。(圖片來源:Youtube@Captain VL Channel隊長郊遊頻道)

延伸閱讀:4大免費行山app推介 秋季行山必備GPS定位/路線指南

09 | 山上沒有那麼多混凝土

當年山上普遍使用木板和泥土,或者大型石頭去建造梯級,又美觀又容易走,與今天政府用混凝土和雲石鋪滿的山相差甚遠。

10 | 地方比現在乾淨很多

老實說,現今將垃圾帶回市區的意識比當年90年代高,但由於現在多了人上山,不免有些害群之馬,整個自然環境自然充斥人類垃圾,例如橙皮。因此,大家亦不難在山上發現一堆堆垃圾。

公德心十分重要,大家記緊要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圖片來源:FB@漁農自然護理署)
公德心十分重要,大家記緊要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圖片來源:FB@漁農自然護理署)